确定小组长时,教师不要随意安排,而是应该充分放手。教师要给予学生权利和机会,将参与权、决策权、挑选权、组建权交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先确定各小组成员名单,由小组成员推举小组长。
如果在班额较大、学生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在分组之前,先确定小组长人选。学生毛遂自荐,进行小组长竞聘。竞聘时,学生需要准备演讲稿或者PPT,阐述自己的竞聘理由,争取其他同学的支持。确定小组长之后,由当选的小组长自行指定副组长,原则上组长和副组长应该是一男一女。
全班学生根据各小组长的演讲以及副组长人选,自己选择希望加入的小组。学生选择完成后,如果每个小组人数不均衡,可以由组长和副组长再反选本组成员。最后,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配,力求符合小组建设的性别均衡、实力均衡等原则。
完成小组建设后,教师应着重培养小组长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模范引领
小组长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大胆点评、及时补充,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地引导班级的学习气氛。
2.规范管理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小组长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作用,带领成员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预习导学案和教材;课中,小组长要组织各环节的学习活动;课后,小组长要跟踪小组成员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3.帮扶助学
一般情况下,小组长应与自己组内的潜能生结成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小组长不能满足于自己学习好,一定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努力学习,获得进步和提高。如果说班长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小组成员与教师的纽带。教师要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让小组长带领他的小组整体前进。
4.检查督促
小组长应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检查评价,比如,能否全身心投入学习、学习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频率如何,等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逐渐培养小组长检查督促的能力和责任心。
5.跟踪反馈
教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这时就应该相信小组长,发动小组长随时对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每日、每周、每月,小组长都要进行组内抽查,将抽查结果反馈给教师,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6.沟通交流
小组长每天应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评议课堂上谁的学习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够主动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等等。同时,小组长要与小组成员一起,共同确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让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