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前的准备工作
决定是否考研/选择考研类型
首先,需要决定是否考研,三四月正是考虑考研的最佳阶段。此时,选择考研需要做什么,思考这几件事情:
1、否了解考研?
2、考研目的是什么?
3、是否会为了考研而付出努力?
明确之后,决定考研,就需要选择考研类型。
对于199管理类联考而言,所以经常摆在考生面前的问题就是:
考mba?mem?mpa? mta?还是选择mpacc?
是否选择199管理类联考?
……
因此,如果选择考研,需要在三四月明确考研类型。
了解199管理类联考
考试科目:①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②英语二(100分)
关于择校:暑期之后再择校。因为全国管理类联考初试科目都一致,因此可以在暑期时再根据备考情况进行择校。
关于专业课:199管理类联考初试仅考一天,不涉及任何专业课知识。因此,对于跨考生而言,可以延长其复习时间;对于初试发挥失常者而言,可以于复试通过专业课逆袭上岸。
对于23届考研人而言,除了了解以上基本信息以外,还需要了解自身是否适合此类考试。例如跨考生、没有学过高数或高数成绩较差的考生……这类考生就更适合于199管理类联考。
制定考研总体规划
这里说的规划更多的是总体规划和月度规划,因为此时考生并不完全明晰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难以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天,太过细碎的计划反而会使执行不力,从而得过且过。
针对总体规划,不同类型的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如:
①英语基础较弱者。可以于备考前期加大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因为英语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最基础的单词也需要长期积累。
②跨考者。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财务知识的跨考生而言,如果明确自身后期复习时间较多,那么可以于备考前期复习一下基本的财务知识,一方面使得复试专业课准备不至于过于仓促;另一方面也是可以通过财务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是否适合备考会计、审计等专业硕士。
③学业繁重者。需要将复习计划科学划分、严格执行,追求效率至上,而不只是强求时间堆砌。
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时间
总的来说,并不建议某一个时期只复习某一科目。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类联考性质决定了其更注重答题的效率,只有在平时练习中将数学、逻辑等结合复习,才能在考试中从容面对较多的考题;另一方面,人的记忆存在遗忘曲线,需要时常复习才能达到更佳效果。
因此,需要规律安排各科学习任务,一般而言:
早上头脑较为清晰,有利于背诵;下午状态相对低落,不适合文字书写,更适合节奏紧张的数学计算;晚上相对安静,有利于知识巩固、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