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步,你做对了吗?
语言训练一直是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之一,也是教育训练的难点。孤独症儿童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一)使用口语方式异常,有如下特点: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
3、延视仿说。
4、说话不带感情。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
7、代名词混淆。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额概念。
9、文法结构不成熟。
10、不会因应情境的变化,而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1、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
(二)使用非口语的特征:
1、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讯息。
2、会使用非语文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拉别人的手等,有些行为是不合社会规范的。
3、部分的学生认字能力极佳,且擅长记忆,对于叙述性的文章也能够一字不漏的将它背下来。
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呢?
训练目标:
语言训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音训练:二是语言理解表达训练。在发音训练之前要求儿童具备以下几种学习能力:
1、能够安静地坐下来;
2、对训练者有一定的专注力;
3、能够听从简单的指令并能配合训练者做事情;
4、能建立模仿的意识。
发音训练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领域,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利用ABA应用行为分析中强化和塑造的原理,塑造儿童能够坐下来,对训练者有一定关注能力。能够听懂并执行常用的简单指令,例如:请坐、坐好、看我、这样做,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更有利于儿童与训练者的配合。
模仿是儿童学习探索世界的基础能力,有了一定的参照和模仿能力就有了自然习得技能的能力,对于发音训练同样很重要。模仿能力先从大动作模仿、精细动作模仿、精细操作训练开始,再到口舌部位的模仿,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众人皆知语言一般在呼气时发出,是由气流和声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气流的强弱变化与声音的响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运动训练对发音有很大的帮助,运动量大,肺活量就会提高,气流就会增强,所以在发音训练时要辅以运动训练,如跑、跳、蹲下起立、爬等。
虽然儿童还没有生成语言,但也要在多个场景中给予丰富的语言刺激(进行大量旁白),为儿童创设多看、多听、多接触、多参与的语言环境,例如:在生活场景中,桌子上摆放着饼干,当儿童的眼睛盯着饼干伸手想拿的时候,为其描述“饼干”,“吃饼干”,“圆形的饼干”,“多好的饼干啊!”。
对儿童感兴趣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述,为其描述人物的名称、动作、无关、衣着、神情等:描述事物的名称、属性、特征、状态等。
当儿童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或故事书时告诉他“它是喜洋洋”、“灰太狼哭了”、“喜洋洋在刷牙”。看到天花板上的灯亮了,对他说:“灯亮了”:摸到软软的毛毛球玩具,告诉儿童毛毛球“软软的”,厨房里飘出香喷喷的红烧肉的气味时,夸张地皱着鼻子做出闻的样子“香香的”。对儿童噶兴趣的活动进行描述“泡泡”,“吹泡泡”、“泡泡没有了”、“哥哥在吹泡泡”。
在儿童所进行的事件中,当儿童在练习跳的时候,儿童边跳训练者边说:“跳”,帮助儿童理解动作的名称,边唱歌边做动作给儿童看。“小猪吃的饱饱的,闭上眼睛睡觉。。。。”,用动作表示肚子吃饱的状态,假装睡觉的动作。既训练了儿童关注他人的言行,又给了儿童很好的语音刺激。描述儿童自身的集体变化,夏天天气很热,儿童活动后很渴了,对儿童说:“口渴了,要喝水。”
注意:当儿童看着训练者的时候或引起儿童注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告知和描述,也要依据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决定句子的长度和语义的深度,所告知和描述的语言要言简意赅,多重复、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