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风味小吃多为群众制作的食品,作工精细,以其色鲜味美而著称,吃后令人久久回味,成为到此一游的游客的必尝之物。下面,小编整理了张家川的一些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三泡台。茶为张家川群众迎宾待客的佳品,饮茶则为日常生活中三膳习俗。不论平时或节日,凡是登门来访者,都要砌茶相待。人砌茶比较讲究,一般都使用盖碗,通常把这种饮茶方式叫刮碗子。其中以三泡台碗子很讲究。砌茶时,水要滚烫以牡丹花开水为好。三泡台碗子是由盖子、茶碗(底小口大)和底盘配套而成,造型古朴大方,精巧雅致。
十三花。张家川人设筵待客历来丰盛。其筵席名目有十三花、十全、九魁、五碗、四盘子、四碗一锅子(冬天常用,盛四碗不同的菜,中间再上同质火锅或砂质火锅煎菜)。张家川十三花以其品种多样、精美可口、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干净卫生、色、香、味俱全、油而不腻、老少皆宜、颇具特色而著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从而成为婚丧嫁娶,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味佳肴。九魁即是八碗炒菜,中间一碗凉拌,若在九魁中再加一碗八宝米之类的甜品就称十全,在十全中再加三碗诸如海参,鸡、鸭、鱼之类的菜便称十三花。
碎面。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烩菜。烩菜(俗称碗儿菜),是把肉片、豆腐干、粉条、红白萝卜条烩在一起,一人一碗,同时佐以米饭、油香、花卷、边端边吃、吃饱为止,烩菜在农村比较普遍。
油香。油香种类很多,讲究也很多,张家川人的油香有发酵面淡味油香、甜味油香,还有烫面油香等。张家川人在炸油香时,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如炸甜油香还要掺入红糖和蜂蜜,然后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港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中间穿二至三个孔,炸出的油香以色红、味美、醇香、酥软而闻名。
清香牛肉。张家川的清香牛肉是选用上等健康黄牛肉为原料,经精选后,辅以多种天然香辛料,用科学的食品加工新技术精制而成,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清香而不腻,味道自然纯真,让人回味无穷。
馓子。是群众用食用油炸成的风味食品,其特点是长久耐藏,即使在一个月后,仍不失其色香味,故受到回汉群众的喜爱。制作方法是:把一定比例的烫水,熟油混合,调入胡椒水,鸡蛋汁和成面团。搓成均匀柔软的细长条,然后平行列摆开,呈环状,缓放入油锅,炸熟后并上色后捞出,它以股细条匀,色美酥脆闻名。
麻花。麻花制作也很精细,品种多样,有蜜麻花和淡味脆麻花两类,脆麻花又可分为三股麻花、绳子头麻花、花、小麻花、果料麻花、芝麻麻花等。这些麻花的原料成分略有不同,但搓法多样,色鲜味美。
醪糟。在张家川风味小吃中久负盛名,老幼皆宜,品尝者络绎不绝。其做法是:把大米洗净蒸熟,拌上酒曲,于湿度适宜的地方,待发酵后,成为坯子,再把坯子入在铁碗里,加入凉水,于火上煮,水开后,打进两个鸡蛋,按客人需要放进揉碎的麻花,其湿润滋补,酸甜可口。尤其在清晨食之较佳,食后有神清气爽,畅快淋漓之感。
甜醅。是张家川妇女的拿手项,其制作工艺简单。把莜麦淘洗后,蒸熟倒进大盆,加入适量的酒曲,均匀搅拌,而后盛入盆内严实包裹,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经过一昼夜发酵后,香喷喷的便出来了。它色泽呈浅电影,汁浓,味道甜美,略显酒味,其味甜爽,沁人心脾。每逢集日,妇女们有的担着,在集市上叫卖,有的走街串巷,沿门叫卖,老人,儿童,无一不爱,大街小巷飘满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