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以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改变了我们的课堂观、教学观,然而,在新课改进行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以后,收效到底如何呢?在新课改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是看到:当前的儿童教育面临着种种问题,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脸上的笑容是越来越少;老师的工作是越来越辛苦,抱怨是越来越多班里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厌学\逃学、沉溺网络游戏、离家出走、少年犯罪等不绝于耳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孩子,我拿什么来教你?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都说孩子在进入校门时是一张白纸,任你描画美丽的风景然而为什么到后来都成了千篇一律的了?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学校对升学率的急切追求,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三者恰好高度统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偏离了正确轨道,扭曲了教育的灵魂,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人身上有一种最基本的统御人的生命活动的驱动力量他把它称为“实现趋向”也就是说,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每个新生儿的生物潜能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加引导地任其自由成长学校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青少年成长的活动既然是引导,就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各种需求和个性,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社会的价值取向阻碍、影响了他们自我的实现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人的理性发展,片面地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的情感受到压抑,先天的自我得不到充分发展和实现,由此产生僵化,刻板\墨守成规,使得他们对当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无所适从上述的现象都是孩子们在艰难成长中精神苦闷的折射从人本主义理论来看,这些都是源于儿童精神世界里“自我”的迷失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当今儿童的一些发展困难的原因,有家庭的因素、有教育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为此,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对策,将人的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有效地协同起来,使人成为一个能应付任何情况的“完整的人”。
现在的教育怎么了?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已有了很大改观,但细想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是常有意无意地用传统的眼光、习惯的尺子去对待学生,处理问题吗?正像那幅漫画所反映的,我们 尊重学生的个性了吗?我们的课堂是否真的和谐、富有诗意而充满智慧了吗?
以数学为例,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追求什么?是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解决所有的问题,精彩地开始,圆满地结束,还是让学生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生成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好奇和疑惑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目前,我们都习惯地对那种•天衣无缝的课堂教学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那是一种多年修炼的真功,如若出了些岔子,生出些意外,总要替当事者扼腕叹息我们追求完美,习惯于圆满,却常忽略了真实,忽略了过程,忽略了问题的发生,忽略了问题的解决。
我们还是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学生。我们并不想说自己是权威,也追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但我们常常摆出权威的架势,施行自己的权威。拿我们平时的阅卷和作业批改来说吧,学生有时整个解题步骤是正确的,但因为最后答案不正确而常被我们判错,将分数扣个精光,只在关键性考试时(如毕业考试)才会考虑分步给分o每当有学生抱怨扣分太多时,我们常说:“谁让你不细心呢?算是给你个教训!”遇到那些屡次犯错的学生,还会狠狠地加上一句:“活该!谁让你不吸取教训?下次再错,还要扣得更多!”在我们认为,这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现在想来,此举对学生实在是不公平,其实,关注解题思路远比结果的精确来得更加重要。
像这样的细节,是不是还有很多呢?可见,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思维,真正地解放我们的教育观念的确并非易事。孩子,拿什么来教你?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有些事情是我们永远做不到的。
比如说,学生的进步是我们永远做不到的,它只能由学生自己去做;帮助他们进步才是我们可以做的,但充其量只是帮助而已。
罗杰斯教学理论中提出,教师应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是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放在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他认为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如果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习者会感到安全,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进展。
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精神、意志、品德、知识、能力等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孤立地发展某一方面不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贻害无穷。那么何不让我们多一些热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急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由衷地信任学生,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我们一时不能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教育,从尊重个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