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上课听讲,考前多背就可以了,实际上想要学好历史也是需要良好的方法和技巧的,历史不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而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和历史事迹有机的联系起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也都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掌握这科的精髓,题目做了一堆,原题目出现都不会,根本原因就是书没看透、题没做透。
注意中外史结合
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部分,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如学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或“亚洲革命风暴”,就可以联系“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战争产生的影响和太平运动的地位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欧洲的启蒙运动”,可以联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联系中国的“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历程及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既可以拓竞知识面,又可以加速对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的掌握,使中外历史形成有机的结合。
掌握好基本史实,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建立起史实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通常首先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确保45分钟课堂质量是学好历史学科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保证课堂质量要做到:一听,认真听讲,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思维互动二记,记录每课的知识框架,对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三内化,老师当堂讲述的知识最好能够在上课时间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不要给自己留下债务。否则,积累的问题越多,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成为“负翁”。四忆是指对重要史实进行强化记忆。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识记重要史实是必要的,否则,一切都是“无米之炊”。其次,课后的复习和整理,建立起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整本书。比如必修Ⅲ第一单元的知识,核心知识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汊汉代(出现新儒学,确立主流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儒学的批判发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历史学科的学习切忌把历史知识孤立开来,形成碎片化的记忆。
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也许我们只要做好背诵和记忆就可以了。实际上,很多历史题目,出题比较灵活,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培养对这门课程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说要有概括和分析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