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似乎是这几年在教育中刷屏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了。
宝宝不爱讲话,说是不够自信;宝宝不爱动,也说是不够自信;宝宝黏人,还说是不够自信......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信心呢?
我们看看百度百科上面对自信的定义: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但我们必须清楚 ,信心只是成功后的良性,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从逻辑来讲依然有其盲目性。
最后、注意不要让孩子过渡早熟,或者过早的接受来自于学业、社会、竞争的各种压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二年级成绩很好的孩子,到五六年级反而后劲不足,原因就是在学前班就过早学习小学内容。而有一些宽松平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到高中后反而发力十足。
请记住,孩子不是我们成年人攀比的工具,他们只是他们自己。
做不成自己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
活在父母要求下的孩子,更是不可能有自信。
自信到底来源于什么?鼓励吗?表扬吗?肯定吗?
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些都是外界给予的。
自信是一种心理感受,自信来源于智慧,来源于自身的能量。
因此如果想培养宝宝的自信,就不能单一的从表扬下手。而是客观的认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程度与欠缺,接纳孩子的同时,在欠缺的能力上多给予游戏的训练指导,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请不要忘了重要的一点,家长的言转身教更是重要,一个缺乏自信的家长,是很难教育出自信心十足的孩子。所以教育很多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分享,当你与孩子聊聊你在工作中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是如何在被别人否定的时候,依然充满自信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与道路的,我想,这样的沟通,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自信教育吧。我想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自信的妈妈或爸爸,你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的成长。教育是一种修行,成长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