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你的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会开始很喜欢「决定」?还记得有家长与我分享,她的孩子最喜欢「挑拣衬衫」,每天早上花费不少时间让她穿衬衫,令她十分困扰。亦有家长与我分享,他的孩子用甚么款式的餐具吃饭也要自己作主,每次吃饭也是要经过一番折腾。有时侯选择得合适也随他的,但有时间选择得不合适时,如大热天要穿水鞋外出,戴泳镜行商场,只选择吃零食不吃饭等等……就随时引起一场大战,破坏整天的心情。所以,亦有家长会问,这种时刻应否使出大人的权威,好让孩子好好就范,听听话话呢?
为甚么孩子喜欢决定?
其实孩子在两岁多时喜欢自己作主、有主见是十分正常的。根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3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主,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慢慢掌握到身体的控制。孩子会学习简单的自理能力,如走路、吃饭、玩耍等,作为未来建立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在过程中他们会自行探索和经历不同的事物,亦会慢慢学习到事件的可行性。故此,在此阶段,孩子会希望每件事都可以由自己去做,在尝试错误中学习。
这也解释了为何孩子在此阶段喜欢自己「决定」,因为在过程中,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控身边事物的能力,并体验自己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孩子开始会用简单的方式,探测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建立起自己的行为习惯,有自己的意见。「我就是要这样」就成为这个阶段幼儿的重要特质。此时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能得到成人尊重,有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能力的人。所以当小朋友有自己想法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尊重小朋友想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合适的选择予孩子,让孩子能在合理范围有选择的机会。
如何在合理范围下让孩子作出合适的选择?
最简单引用刚才「拣衫着」的例子,家长可以不必每次也让孩子在整个衣柜中选择衣服。只需要选择2-3件适合当天活动的衣服,然后让孩子从中选择。例如今天孩子与朋友一起举办生日会,我们可以告诉她事情场合再问她:「今日生日会要穿靓靓。你想穿左边这条花花裙还是右边那条白纱裙?」这样一来又可以让小朋友了解情况,又可以让她自己选择,亦让家长控制结果在合理范围中。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常用这个技巧,一方面让孩子有自主权,另一方面亦建立他的自我控制。例如孩子不肯吃菜,我们也可以告诉他:「要吃菜就容易有便便,你想吃一条菜还是两条菜?」;又例如孩子玩到乐而忘返,我们也可以告诉他:「时间不早了,你想玩多10秒还是20秒?」。家长可以按情况给予不同选择予孩子。
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是十分正常的,亦表示着他的成长。做家长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但另一方面亦会经常因幼儿在年幼阶段时的太多新奇意见(特别是紧急状况不肯妥协时)而令家长感到不厌其烦。父母在这个时间并非要限制他有自己的想法,让他顺服在成人的权威下,而是需要先理解幼儿阶段时的自我中心及尝试自主乃正常发展阶段,再在合理界限下给予他选择的权利,最后按孩子的成长及能力提升而逐渐扩大有限范围的选择。这样孩子便可在自我选择下建立自主,亦可慢慢明白到限制(即事情场合的要求)的目的,建立到合适的自我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