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牢记“说话莫忘看场合”,该反说时就反说。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因为受特定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在另外的场合中说未必佳;同样的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效果就不一样,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说话环境,才能取得良好的说话效果。不管一个人是多么的会说话,还必须注意说话场合,一个会分场合说话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人。
一位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赞誉则更多一些。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这时候,那位老教师却作了一个颇为欠缺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十分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这时,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太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未曾提你的名。”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尴尬气氛。
领导见形势有些不妙,马上把话茬给接了过来。其实,这时候,本来应该缓和一下气氛,避开让大家敏感的“先进”这个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的话题。但是,他却反反复复地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对‘先进’的问题,你也不要太在意的,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这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加尴尬了。
这是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总之,唯有巧妙地利用语境,做到情境相宜,才能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
肖利在一家日本公司已经工作多年,一次,他想请一天假。于是,就走进了部长的办公室,说:“我想请一天假,是否可以?”部长问他原因,他说:“有人约我郊游钓鱼。”其实部长也是个钓鱼迷,但他还是很恼火地板着脸说:“为什么非要明天,星期天不行吗?”肖利解释说:“是女友约我出去钓鱼,我女友星期天不休息。”
最后,部长只好勉强答应他的申请,但是从此对他产生了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成见。公司的另一名同事小李吸取了肖利的教训,有一次,也想请假和女友去滑雪,他没有在办公室和部长请假,而是在中午吃饭时的轻松氛围内,跟部长请假,于是部长笑眯眯地同意了他的申请,还认为他很有生活情趣。
由此可见,一个人所谈的话题,必须跟所处的场合协调,这也是成功说服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