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应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通过今昔宴会场景的比照,反映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退到台湾后的沧桑之感。
艺术特色:
(1)熔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手段于一炉。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
(2)情节穿插昆曲《游园惊梦》片段,戏剧与人生、梦与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在相互对照中呈现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
(3)性格化的对白、象征与暗示手法,强化了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悲剧主题。
2. 《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出发,通过对母亲的观察和体贴,进而观察公园里出现的其他人物的命运,逐渐摆脱终生残疾所带来的精神阴影。
(2)以个体生命为例,孤军深入与万物万象的对话,最终发现磨难与幸运、虚幻与实在、有限与无限、小我与万物的辩证统一。
(3)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苦难,感悟生命的充实与欢乐;由遭遇磨难,追问命运的非常之心,升华为一种从容面对苦难和挑战的温煦平静之心。
艺术特色:
(1)在与地坛的精神感应中,不急不慢地带出对自己经历的回忆,不仅将探索的结果告诉读者,而且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探寻的过程。
(2)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与万物万象对话,揭示主题。
(3)以诸多个体生命为例证,把苦难、生命、死亡上升为理性思考。
3. 《望星空》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全诗抒发了对个人、人类与宇宙矛盾统一关系的严肃思考:作为个人,面对宇宙是渺小的;但作为创造了人间伟大的事业的人类一员,又可以在宇宙面前挺起胸膛。
(2)本诗写于1959年,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运动违反客观规律、造成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
(3)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作为革命者对历史与现实、对人类与宇宙的严肃的自我反省意识。
艺术特色:
(1)全诗以“望”为核心,以星空和天安门广场为广阔的背景,展开神奇的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去对比天上人间,去透视宇宙与人生,构成一个属于诗的复合空间,从而有效地书写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意思。
(2)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造成诗情的波峰浪谷,取得了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
4. 《智慧之歌》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诗歌首先从爱情、友谊、理想和日常生活方面依次展开人生的回顾,表达了诗人“欢喜”不再的痛苦。
(2)诗人以及一代人的痛苦成为“智慧之树”的营养,表达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对灵魂的诗性拷问。
(3)诗人对“智慧之树”的诅咒,表达了对荒谬时代的批判。
艺术特色:
(1)运用丰富的意象,采用象征与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感受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2)善用对比和反衬,三种“欢喜”与“欢喜”不再相对比,以爱情、友谊、理想和日常生活失败的荒原反衬智慧之树的碧绿。
(3)诗行整齐,形式整饬,韵律和诗歌的节奏,由舒缓转为激切,富有变化。
5. 《茶馆》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全剧三幕戏描写三个时代。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时代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为背景。
(2)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从侧面反映了近五十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
(3)深刻揭露了旧时代、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艺术特色:
(1)语言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极富个性色彩(符合人物身份)和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2)结构形式。全剧没有统一连贯的故事情节,采取了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既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又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环境和社会心理。
6. 陈奂生的形象。
(1)陈奂生是一位刚从极度贫困中摆脱出来的当代农民的艺术形象,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变革。
(2)既有勤劳醇厚的品性,又有阿Q的影子,渴望得到尊重又容易自我陶醉。
(3)寄寓着作者对孕育陈奂生精神习性的社会温床的反思。
7. 《关汉卿》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以关汉卿的《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线索。
(2)展示了元朝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抨击了专横残暴的元代官吏权贵。
(3)歌颂了人民艺术家关汉卿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奔走呼号的崇高精神。
艺术特色:
(1)在历史剧形式方面进行了创新。以诗入剧,唱词优美,熔壮美、优美于一炉。
(2)善于运用和设置悬念,结构复杂的戏剧冲突,扣人心弦。
(3)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展开,以关汉卿为中心,设计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等古代艺术家形象。
8. 《致西绪福斯》的主题意蕴。
(1)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叙述了西绪福斯这一著名的西方神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中西传统文化的质疑。
(2)作者赋予“石头”以情意心智,描写了巨石对待自己被卷入西绪福斯的荒诞命运,从埋怨、质疑到起意抗争的心理过程。
(3)作者以道家的齐物论观念,对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自我的关系进行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9. 《长恨歌》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构成互文效果,全诗以现代人的意识关照和撞击历史,借古喻今。
(2)抓住“水”与“黑发”两个意象,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杨贵妃形象。
(3)弥漫着荒诞和虚无的气息,对君王的婚姻观和恋爱观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艺术特色:
(1)节奏灵动、动词简练精确、想象力丰富。
(2)注重意象的经营和整合。“水”与“黑发”两个意象贯穿全篇。
(3)巧妙化用白居易的同名诗作《长恨歌》,构成互文,借古喻今,产生了独特的讽喻效果。
(4)瞬间的直觉和幻觉交杂倒错,有机结合,将各种感官感觉交互作用,形成丰富的美感,给读者带来广阔的联想。
10. 《陈毅市长》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主题意蕴:
(1)十幕话剧《陈毅市长》创作于“文革”后百废待兴之际,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就任上海市长时面临的社会状况有相似之处。
(2)陈毅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正是七八十年代人民需要的执政党形象。
(3)此剧用意在于,在现实生活中要恢复和发扬陈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结构,全剧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十场戏写十件彼此独立的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提示陈毅的性格。
(2)每一场戏的结尾为下一场戏的情节引出一个由头,埋下伏笔。
(3)在塑造陈毅形象时,作者还运用了喜剧手法。如第三场安排的小“误会”:何淑芳误认陈毅为“沈老板”,在陈毅亦庄亦谐的回答中,消除了隔阂,也显示了陈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