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A1型题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
A.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B.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脉症合参
C.证候真假,证候错杂,诊法合参 D.证候转化,病证结合,辨证求因
E.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2. “见微知著”主要是指:
A.从轻微的表现预 测严重的病变 B.从局部的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
C.从隐蔽的症状测知明显的症状 D.从易忽略的体征中求得病情
E.运用特殊诊法诊断出病证
3. 下列各项,不是病色的特征是:
A.鲜明暴露 B.晦暗枯槁
C.不应时应位 D.某色独见
E.因季节因素而变
4. 下列各项,不是常色表现的是:
A.面色长夏稍黄 B.面色明润含蓄
C.面色隐约微黄 D.面色红黄隐隐
E.面色潮红娇嫩
5. 下列各项,体弱的临床意义是:
A.容易患病,且病后预后较差 B.容易患病,但病后预后较好
C.不易患病,但病后预后较差 D.不易患病,即使病后亦预后较好
E.不易患病,但患病即成重症
【参考答案】
1.【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知识点。(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E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诊法合参(或者四诊合参),病证结合(A错)。起于选项与本题无关。故本题选E。
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知识点。(2)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 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局部的细微变 化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通过这 些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B对,A、C、D、E错)。
3.【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望面色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的知识点。(2)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称为病色。凡面色晦暗枯槁(B错)或暴露浮现(A错),皆属病色。晦暗枯槁,即面部肤色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的表现;暴露浮现,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如肾病患者出现面黑暴露,枯槁无华,即为真脏色外露,或如假神之颧赤泛红如妆,为虚阳浮越之兆。不应时应位指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面色本该出现某色,却不见该色反见它色,属病色的表现(C错)。某色独见指的是只有一种面色,不随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属于病色(D错)。面色因季节因素而变,属于客色,不熟病色(E对)。因此本题选E。
4.【答案】E。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的知识点。(2)常色是健康人面部皮肤色泽,如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A、B、C错),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其又会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有差别,如春季面色稍青,夏季面色稍赤,长夏可稍黄(D错),秋季可稍白,冬季可稍黑。而面色潮红为阴虚表现(E对),因此本题选E。
5.【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望形态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的知识点。(2)体弱是指身体衰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枯,筋弱无力等,为形气不足,说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脏腑脆弱,抗病力弱。体弱之人,易于患病,患病后恢复能力亦弱,预后往往较差(A对,B、C、D、E错)。故本题选A。
中医诊断学
A1型题
1. 病人发黄干枯,稀疏易落的临床意义是:
A.精血不足 B.肾虚或血热
C.血虚受风 D.疳积
E.禀赋所致
2. 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发青者意义是:
A.肝脾不调 B.淤血内阻
C.小儿惊风 D.疼痛剧烈
E.寒凝气滞
3. 推断气血盛衰的主要依据是:
A.舌体的颜色 B.舌苔的厚薄
C.舌体的动态 D.舌下络脉
E.舌苔的颜色
4. 舌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不易刮去,上有黏液属:
A.滑苔 B.腐苔
C.腻苔 D.垢苔
E.浊腻苔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知识点。(2)病人发黄干枯,稀疏易落的临床意义是精血不足(A对),可见于大病后或慢性虚损患者。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若兼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B错)。突然片状脱发,斑秃为血虚受风(C错)。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见面黄肌瘦,多为疳积病(D错)。小孩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久不生发、枕后发稀多为禀赋所致(E错)。故本题选A。
2.【答案】C。解析: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色青的意义是惊风或惊风先兆(C对)。面色青黄(苍黄)的临床意义是肝郁脾虚(肝脾不调)(A错)。久病面色,口唇青紫的意义是心阳虚衰,心血瘀阻、肺气壅塞(B错)。面色淡青或青黑的意义是实寒证、剧痛(D错)。面色青的意义是血瘀、气滞、寒证、痛证、惊风(E错)。因此本题选C。
3.【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三章望舌-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的知识点。(2)苔色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如白苔主病:表证、寒证、湿证;黄苔主病:里证、热证;灰黑苔主病:阴寒内盛/里热炽盛。(E错)。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B错)。舌体的动态主要包括: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缩短舌(C错)。舌体的颜色多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五种,是反映气血盛衰的主要依据(A对)。舌下络脉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D错)。因此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三章望舌-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的知识点。(2)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C对)。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A错)。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B错)。垢苔:舌苔垢浊胶结(D错)。浊腻苔:舌面上覆盖着一层腻物,其颗粒细腻,紧贴舌面,拭之不脱,刮之难去(E错)。故本题选C。
中医诊断学
A1型题
1. 正气渐衰的舌象表现是:
A.舌苔从全到剥落 B.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
C.未剥落处有腻滑苔 D.舌苔剥脱部位时时移动
E.舌苔呈乳白色
2.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舌颤动的病因:
A.气血两虚 B.亡阴伤津
C.热极生风 D.酒毒所伤
E.心脾有热
3. 咳嗽阵发,连声不绝,咳嗽终止时有一声深吸气声,如鹭鸶叫,这是:
A.白喉 B.顿咳
C.燥咳 D.寒咳
E.痰饮
4. 以下不是哮证发病机制的是:
A.内有痰饮 B.感受外寒
C.伏饮引动 D.肺有实热
E.感受风热
5. 自觉身冷,得衣近火则缓解者为:
A.寒厥 B.恶寒
C.畏寒 D.寒栗
E.寒战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三章望舌-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的知识点。(2)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A对);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B错)。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C错)。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例如,饮用牛奶、豆浆、钡剂、椰汁等可使舌苔变白、变厚,呈乳白色(E错)。故本题选A。
2.【答案】E。解析:舌体颤动可因气血两虚、亡阴伤津、热极生风、酒毒所伤而致。E项可致吐弄舌。
3.【答案】B。解析: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为顿咳(百日咳)。
4.【答案】D。解析:哮: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声高断续,常时发时止,缠绵难愈。内有痰饮宿疾,复感外邪引动伏痰而发;或感受外邪,失于表散,肺气逆滞。
5.【答案】C。解析: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为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