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大部分同学都能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在复习生物时,要做到复习的及时性,善于总结归纳,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并且要做到劳逸结合,不能只一味地学习。
第一,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研究过人类的以往曲线,这个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比如说我们早上学过的知识或技巧,到了晚上可能会遗忘60%到80%,所以及时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善于归类总结。我们掌握的每类题的做题方法或者解题思路。要系统性的归类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第三,能够回顾教材,重视基础。
第四,要做到劳逸结合。
在生物学教学中,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你就会越发的感受到生物的基本观点,结构决定功能的重要性。物质有这样的结构,便可以有相对应的功能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这个结构,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功能,只是不方便功能的呈现(且此观点不仅仅适用于高中生物学,即便是日常生活,我们也是可以运用此思维来考虑社会上的很多问题)。在此,举一生物学的例子,如在细胞的结构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两层疏水的尾部在中间,形成疏水层,从而具有屏障的功能;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从而使得细胞膜具有更多样的功能;细胞膜上是具有糖被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于是它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可以看到细胞膜是由一个疏水层的,那么水分子如何跨膜运输呢?由于细胞膜的疏水层会排斥水分子,所以水分子进岀细胞应该需要其他的东西来进出细胞膜。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确实需要一些蛋白质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所以水分子进出细胞实际上更多的应该是协助扩散,而非自由扩散。(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为旧教材上的观点,新教材已做出修订。)
当然,除了这个结构决定功能,还有便是,物质的增减关系。某种物质的含量上升或者下降,因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来源,一是去路。当来源增加去路不变,物质含量增加;来源不变,去路增加物质下降。所以,我们机体便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维持着平衡,也即稳态。如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渗透压的平衡,酸碱性的平衡等等。当平衡被打破,机体便开始出现不良症状,当然机体会及时调节回来,但长期被打破,机体的平衡机制难以调节时,机体便岀现病症,如长期的血糖过高,导致的糖尿病。
又如对于生物学的实验板块,我们需要关注的便是个实验应该如何设计,该如何完善,得到某些数据之后,我们该如何建立数据与结论的联系,中间是基于什么原理。当我们可以对这一套实验的思维确立下来之后,我们便不会对于陌生实验情景感到无从下手,毕竟大家的实验思维是一样的,所以分析方式也会是一样的。
关注到生物学本身的特性,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两者可以相符相成,互相促进。如在我们学习细胞的结构时,可以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学科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