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小到不理家长,大到嚎啕大哭都是孩子情绪发泄的表现,而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会在情绪激动时对身边人或者自己施以拳脚。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担心孩子有什么心理疾病,可实际上,这是孩子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表现。
今天向各位家长介绍“5步情绪管理法”,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家长要首先保持情绪的稳定冷静
教育一个人控制情绪保持冷静的前提是自身是冷静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发情绪时情绪受到感染,没等劝说孩子,自己的情绪首先被点燃,认为孩子“不懂事”、“作”、“和家长作对”,对孩子采取不理智、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动辄大吼大叫,那让孩子控制情绪无疑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闹情绪时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冷静,观察孩子闹情绪的原因,想好接下来的对策,将解决问题放到发泄对孩子的不满前面,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第二步: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闹情绪时通常会伴随大哭等表现,而这时孩子很可能全身心都沉浸在“哭”这件事上,甚至连引起自己哭的原因都忘了。而“无头公案”无疑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家长要首先让孩子的情绪外向表现得到控制,安抚孩子,让孩子不哭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沟通和教育。
第三步:询问孩子哭的原因,解决孩子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独立处理事务本来就是一件奢望。而人类的“哭”这一行为进化出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方便提醒家长“我在这、我需要帮助”,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为什么很多明明没有孩子的人,一听到孩子的哭声也会感到紧张的原因。
因此,在第三步安抚完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可以沟通之后,问清楚孩子的困难所在,并为孩子尽可能的解决问题,就可以让孩子完整的度过此次“情绪失控”事件。而如果家长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那就要加倍的安抚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人力有穷时”,有些事情是只能要接受的。
第四步:告诉孩子控制情绪才能达成目标
很多家长在解决完“危机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而这也是很多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陷入“哭了就哄”的怪圈的原因。家长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要趁热打铁,趁着孩子对于事情刚刚发生过,记忆深刻教育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以用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刚刚安抚孩子的事情向孩子解释:哭并不能解决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直接向家长提出要求或者是需要帮助,这样家长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哭的话解决问题就要等到哭完了才行。
第五步:为孩子的情绪设立标记
最后一点就是要给孩子的情绪设立一个界限,让他们知道哪些情绪应该归在哪一类,好坏情绪有什么区别,在面对这些情绪的时候,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才能战胜他们,并不会被情绪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