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就是说小到吃喝住行,大到结婚就业,只要父母能够代劳的,一律父母包办。其实,这样的孩子不过是听父母指令行事的提线木偶罢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太危险了,妈妈帮你弄”……父母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是超越了标准值的爱是非常危险的。
包办的背后会导致两种类型的孩子:
1、巨婴型:这类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从小被包办,久而久之,就认为这是父母理所当然的行为,便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社交中,他们不会受到欢迎;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容易被打败;在生活中,他们无法独立,甚至让自己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抑郁型:这类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包办的阴影之中,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可,自己的选择得不到支持,有的只是父母“我这是为你好”的压迫和妥协。他们在被包办的生活中渐渐变得敏感、胆小和脆弱,严重的甚至会做出轻生的行为。
心理学家克莱尔的一句话:“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1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以为你替孩子包办一切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一点一点在伤害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应放手。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个性差异会导致孩子有所擅长有所不擅长,这很正常,把要求降低,欣赏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缺点。
其次,要让孩子试错,在这过程中,家长要行之有效的帮助孩子,而非代替孩子。
zui后,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坚定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情。给予孩子肯定,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了信心,内心就会集聚了积极乐观的力量。
2、感受>道理
很多父母很难以做到和孩子成为朋友,他们总是高高在上,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成自己是自己理想的实现者,容不得一丝的错误。他们很少把孩子当成“人”去看待,也是需要去尊重的。他们不愿意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也不愿意从孩子的角度对待问题。除了无尽的期望和沉重的爱,父母根本从未在意孩子,而是把道理天天挂在嘴边。
据研究调查,孩子最反感就是父母的唠叨:不管大事小事总喜欢讲一堆的道理,从幼时讲到现在。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很多父母喜欢开玩笑的问孩子:“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的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孩子的感受却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错事吗?当你责备孩子没有考好时:“这次考试这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简直一无是处。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都怪我,我不应该存在,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就已经把负面情绪带给了孩子。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怎么开始的?不尊重、忽视孩子的感受。当父母否定孩子的感受时,他的情感流动就被阻断,会对父母不理解,甚至产生害怕、自卑这样情绪。长此以往,不要说孩子学习了,他的社交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能力都会严重受到创伤。
其实,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同理孩子的孩子,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孩子。
3、情绪>吼骂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遇见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让他好好吃饭他非要捣蛋,你让他好好写作业他非要墨迹拖延……遇到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的父母都避不可免的情绪爆发、大发脾气。我们的大声吼骂,真的代表是代表我们的力量吗?这只不过是黔驴技穷的表现而已。
然而为什么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第一时间内会对孩子发火吼骂,甚至拳脚相加?追究到底,还是家长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情绪做出的行为(吼骂、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势必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1、孩子不听话,父母就吼骂。这会让孩子的身体瑟瑟发抖,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没有安全感。父母也许只是想用自己的声音达到震慑孩子的效果,却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最信赖和最爱的人,当你的嘴巴里说出不友好的话语时,孩子只想远离你,不愿再和你交流。
2、孩子面对一个总是发脾气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最后孩子就会用极端的方法,来引起家长的重视。
3、越是吼骂,孩子越是反抗,其实孩子不愿意用这种方式和你交流,你再怎么大声吼骂,也都无济于事,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你也越来越走不进孩子内心。
父母都是普通人,当然可以有情绪。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首先我们要察觉情绪,对情绪有充分的感知,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它。其次,我们用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我看见你乱丢东西时,我很生气。”这样的话是可以说的。最后处理问题,情绪管理,不光要处理情绪,最终还是要处理问题。所以要冷静下来,回到问题本身。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小棉袄和军大衣茁壮成长,培养良好的情商以及各种能力的话,那就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