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总结8条艺考表演中不建议做的,帮助大家学习避坑,轻松掌握表演技巧,艺考轻松拿高分!
1.固定式表演
指的是用一成不变的舞台表演方法,用现成的刻板法来图解一切人的一切情感,用规定、刻板公式来模仿一切人的形象如
● 声音、台词的刻板:
一成不变的腔调/声调去扮演各层次人物
● 形体运用的刻板:
悲哀就擦眼泪,激动就迅速地走来走去,高兴就微笑,不高兴就愁眉苦脸,痛就紧锁眉头
●一整套现成的刻板形象:
军人的模式、花花公子的模式、特务的模式、英雄模式等。缺乏真实的“体验",没有真正的精神生活没有体验。缺乏想象与创造力,舞台上表演充满了“一般"。
2、虚假、过火表演
主要是考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生活不过关的表现。如:
●不符合生活,不符合逻辑;
●表演内外不统一,表现得太用力,让观众有种出戏的感觉。学员自己没有进入角色,及融入规定情境,同学本身是不相信这个情景的。
3、无法突破,囿于定论
比如学生在某次表演表现很棒,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以后他总是之前被别人肯定的形式去演这种为重复自我式的表演,没有新的创造的突破,原样照搬自己以往塑造过的形象。
演员要运用性格化与创造力,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与创造性的思维,塑造出性格各异的各种明形象。比如演司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亲身体验司机。
4、舞台脱离生活表演
表演带有严重“演元素”或“没有过程直接表演结果”和“表演情绪”,如:
做作的或作状的虚假表演:演思考,演判断,没有活的与对手的“交流和适应",你讲台词,我接着讲,看不到舞台上的“真听真看真感觉”。
真正的表演是演人,不是演戏,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你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真的在生活,你是真实地生活在你自己所想象的家庭里。"要学会在表演时真实地活生生地生活,而是“演戏”。
表演少不了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是每天你经历的。
一件件小事,看到随时都在运行的各个现象,不要凭空想象,也不要按部就班的复制表演模板,每个人应该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情感流露,希望同学们能真正的理解表演。
5、擅自更改规定情景
这种情况总会让考官苦笑不得,但每年培训,每年艺考过程中都会出现。有过艺考经验的人一定见过这样的情景。
老师出了个即兴小品题目(如:晨练),同学们一开始在规定情境下即兴表演,演着演着,可能是因为演不下去或其他原因,突然有考生大喊声:“咔",然后跳出来演一个正在拍戏的导演对其他人指手画脚,规定情景一下变成了拍摄现场。
这样的行为在考官眼里还是在耍小聪明,绝不会为你的考试加分,反而会因为跑题而失败。这种行为是擅自更改规定情景。题目晨练,规定情景是早晨操或街心公园,凭什么你一句“咔"就把老师的规定情改成拍摄现场了呢?
当然,如果在即兴小品考核的过程中,同组员这样喊了一嗓子,你也要马上适应瞬间改变的规定情境。
6、演价值观不正确的人物
有些考生很愿意在表演考试中饰演一些反面角色,如流氓、地痞、小偷等等,认为这些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很好把握。但其实对考试无正面的帮助。
考生大多是17、18岁的高中生,属于阳光、积极向上的年龄,不应受社会污染,这是这年龄段最动人之处。随着年增长,成年人被迫变得世故和复杂。所以当学员饰演这样的角色的时候会抹sha这种美,毕竟老师不会喜欢这类形象学生,在考场上应展示的是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很多影视作品的“反派”角色深入人心,不少艺术家因饰演反派而被观众认可。但在艺考考场上建议考生将符合自身年龄阶段的美好东西展现在考官面前。即便是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到最后都要给观个合理的解释,这个人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坏事以强调没有绝对的坏人。
7、精力放在编排出奇的故事情节上
大多数的表演考试都会给考生和同组考生构思商讨题目时间。有些考生大开脑洞,编离奇的故事,或者追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节。
表演考试和台词考试一样,老师会中途打断。可能我们编排的亮点还没有抖出来就结束了,只留下一段不知所云的平淡表演。
况且,我们看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那些小品,都是职业编剧费劲精心打造编排的,就这样有些作品我们还觉得并不出彩。作为表演考生,基本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和根本没有合作过创作出在情节上很出彩的作品。
考生只要牢牢把握住规定情境和约定好的任务,去正常的寻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就可以了。
8、在考场上说一些奇怪的话
有考生会在考场上说一些奇怪的话,或作诗,自以为有哲学高度,实际他人听起来会感觉尴尬。
考场上所使用的台词如没有十足把握就尽量生活化。因为这样的语言我们最熟悉,你想表达的意思大家易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