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好,具体表现为坐不住,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让家长很是头疼,毕竟这是外力所不能干预的。孩子学习不好,十有八九跟专注力有关,磨洋工、马虎也是无法专注的一种。
那么专注力是指什么呢?
专注力是指人专注于某件事情或者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心理状态,主要是主动性和自控力,再就是聚焦和专注的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点,孩子天生具有专注力,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出现问题,一定是因为养育不当造成的,从而把孩子的专注力破坏掉了。
有专业人士将决定儿童成绩的能力做了划分,这八大能力决定了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里面乍一看没有专注力,但是其中有3个能力是决定儿童专注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三个能力分别是视知觉、听知觉和知觉转化,这三个能力如果发展良好,孩子一定会有良好的专注力,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意味着专注力需要提升。
视觉注意力就是孩子看到的东西,能接收到信息的程度,看书、看黑板用到的能力就是视知觉。上学后我们发现孩子莫名其妙的漏题,阅读缓慢或者串行,就要考虑是否是视觉注意力有问题。
听知觉就是耳朵听的能力,老师讲话能够吸收多少,听知觉差的孩子往往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做不到很好的吸收听到的信息。
知觉转化能力就是在不同能力间进行转换,比如有的孩子背诵拼音很流畅,却不能正确地书写出来,也就是他们无法将读出来的字母与视觉形象相关联。还有就是抄写文字,知觉转换差的孩子会抄得比较慢、还容易出错,手眼不是那么协调。
很多孩子听知觉能力欠缺,可能跟妈妈日常的常做的一件事紧密相关,大多数妈妈或多或少都有这个行为,那就是唠唠叨叨、罗里吧嗦。
唠叨似乎是妈妈的通病,从小到大我们也经常会怪自己的父母唠叨,可是轮到我们做父母,无意中继承了妈妈的这个特点。
而被唠叨的孩子什么表现呢?
面对妈妈的碎碎念,孩子们往往会有以下反应:
1、左耳听右耳冒,直接开启自动屏蔽模式,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2、情绪化严重,听得心烦了,就敷衍一下,过后仍然“屡教不改”。
3、对别人长时间的讲话很抵触,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当老师讲课时,他们也无法集中精力,不一会儿就关闭了接收通道,昏昏欲睡了。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妈妈的唠叨中,听知觉的专注力很容易受到影响。
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每天被数落好多次:
天天就知道抱个手机,明知道需要早起,还熬夜!
考个证有那么难吗?你每天少刷点抖音,早考过了,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宅在家里不出门怎么行,连个对象都没有,你看XX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加班跟我抱怨有什么用,有本事跟老板讲理去!
这些无用的唠叨,对谁都没有用,除了让心情变糟糕以外,一无是处。如果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不做毫无意义的抱怨,就要控制自己,多做建设性沟通,如果缺乏换位思考,就会放纵自己去伤害孩子。
如果数落孩子时,越说越生气,情绪难以控制,其实就开始发泄自己的情绪了,这时候就要自省了。
时时觉察,自我改变
1、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话只说一遍,不要重复。如果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就事论事,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搬出来数落。
2、有效沟通要有反馈,不要边忙碌边跟孩子说话,对孩子有明确要求时,不妨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语气平稳,讲完之后让孩子复述一遍。
3、多用肯定和赞美,批评孩子时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再鼓励,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