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必须要是由一个学过美术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呢?或许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很习惯用这样的观念,把艺术当作“术科”,把它锁定在一小群人身上,认为只有这些人才有权利接触艺术。但其实,艺术是可以很开放的!
你可以再靠近一点!
因为,在原始时代,艺术是伴随着生活出现的。人类基于生活需要,为了解决生存和吃的问题,开始向神祈祷,开始有了歌唱、舞蹈表演;或在守猎之前,在墙上画上野兽,希望能因此带来好运。由此可知,艺术的起始,并不是从风格出发,而是因为生活本身的需要。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美学观念时,应该从最简单的生活物质形象开始讨论,去探讨它的造型和内涵,而不是非得从一件艺术品来出发。但不论是以哪种方式向孩子介绍艺术,大人都是需要先做功课的: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在欣赏一件作品时,不要很快的下定论,应要先试着去看艺术品本身有没有吸引力。而最有吸引力的作品,不尽然就是有历史价值的,也不尽然在美学标准里符合真、善、美的要求。最有吸引力的,应当是从孩子眼睛看出去时,可能会被提出的那些问题!例如:“她为什么要脱光衣服?”“为什么这个脸长得这么奇怪?”
看到什么了吗?
我们必须知道,孩子的反应通常是最直接的,常常孩子看到的细节、问的问题,都是用很不同的角度。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看法是没有历史根据、或没有基础教育…而否定他。因为这样只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抹煞了孩子自己去发掘艺术的可能性。而且,事实上,一个人的品味并不一定要经过学习才会建立,因为我们在所见所闻、或所建立的,不过是多种品味中的其中一种版本;然品味本身也并没有对或错,再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天生的审美观,所以,孩子应该有评他们所见、论他们所想的赏析空间。千万不要将我们自以为“对”的审美观,频频加注在孩子身上。因为,很有可能…我们错了!
创作的力量,就是艺术的来源
艺术,既然是来自于生活的触动,那么艺术的有趣性、活跃性、开放性、游戏性…就不能被忽略。因此,当孩子在欣赏艺术作品,或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要表现的太严肃了!别忘了,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而创造力的激发,就必须在生活中去多看、多想、多尝试,有了这样的创作空间,任何一个人的作品,就会是不同风味的艺术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