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暑假,欣欣也多了很多社交活动——不是因为她总惦记着玩,而是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她太内向,所以特意为她安排了许多“交际”场合。
在爸爸妈妈眼中,五岁之前的欣欣是非常外向的。那时候她会在邻居面前主动又唱又跳,逢人就懂得喊“叔叔伯伯阿姨”。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欣欣越来越内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见到人也很害羞,让她唱首歌也不愿意。不仅如此,欣欣也不太怎么喜欢和别人玩,特别是面对陌生的孩子,她很难像许多人那样愿意去融入,除非有非常熟悉的人愿意和她一起。
爸妈很头疼。暑假一开始,欣欣就整天在家里写作业、看书、练字,偶尔看看动画片,倒是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过对于她总是不出门玩这件事,父母也格外头疼。
“你家女儿多好,爱学习拦都拦不住。我们家儿子,哪怕是自觉在桌子前呆半天都要烧香了。暑假过去一半了,作业还没动。”饭桌上,爸妈的朋友表示羡慕。不过欣欣爸妈可不这么说:“不行不行,她太内向了。现在的社会孩子还是社交能力重要一点,不然死读书,成不了什么大事,爱玩的孩子都聪明,后劲也足,想学习很快就赶上来了。”
一旁的欣欣只是默默吃饭,也不说话。
【二】
总是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外向孩子的父母羡慕内向孩子的学习专注,内向孩子的父母羡慕外向孩子的机灵。父母的一片苦心,其实不难理解。前者无非是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影响前途;而后者担心的是孩子会孤独,长大后因为不合群成为异类而遇到麻烦。
父母大概是都希望,孩子能够什么都好,又爱学习,又善于社交,人前的乖巧伶俐和人后的努力刻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许多成年人眼里,“外向”就是机灵的代名词,这样的孩子就算读书成绩差一点,在社会上也能凭借自己“聪明”的脑瓜和活跃的人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所以就算是优秀,“内向”的孩子也相对不那么讨好,他们就像“木讷、不合群、胆小、孤独”的代名词。因此,很多父母才会迫切希望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
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一个人的天生气质,就如同血型一样,其实不需要改变。况且,内向的孩子,具有外向的孩子并不那么突出的优势。
内向的孩子一般洞察力很敏锐,能够觉察到很多外向个性的人观察不到的细节,所以他们往往做一件事时会更加专注。
内向的孩子不会轻易表达或者表现自己,而是习惯多方面考虑问题,看待事物更加全面,言行也更加谨慎,深思熟虑之后才会付诸行为。
【三】
所以,父母应该明白的是,内向并不会成为孩子成功的“拦路虎”。在社交中,他们更多会属于观察型和慢热型,在关系中也更加善于倾听。对他们加以社交技巧的引导,找出适合他们的社交方法,会更有利于他们在社交关系中获得主动权。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性格,而不是否定或强调内向的坏处。要知道,天生的性格,意味着孩子其实是并没有选择权的。强求他们去改变,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
切忌给孩子贴标签,“胆小、害羞”这些词语,会让孩子不自觉去自我强化这些性格特点。内向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模式,比如社交之前先观察、融入得比较慢热,在关系中更加乐于且善于倾听等。
父母要肯定孩子这些谨慎和友善的态度,而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自己在社交中的价值感。
父母也可以多和孩子交流感受,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内向的宝宝更加敏感,内心装的东西更多,他们即使有沟通的欲望,因为性格原因难以主动开口。所以父母的情感支持在这时候就很重要。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语言之外,许多肢体语言,如拥抱、注视、微笑等,也都是不错的沟通形式。
比如,当孩子不开心了,妈妈给一个拥抱,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更容易消散。当父母学会了正确共情,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打开心扉。在孩子主动沟通的时候,父母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孩子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话语。
如果孩子不习惯去“大场面”,那么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从同龄人小圈子开始交往。人太多、又嘈杂的环境,很容易让内向的孩子陷入不安全感。他们会在“主动社交”还是“不主动”之间挣扎。主动会让他不自然,不主动又会让他陷入“被贴内向标签”的不安。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行选择玩伴,比如同样内向的孩子,由于性格相似,更容易玩到一起,有助于建立友谊。即使孩子的朋友很少,也不必担心。友谊的力量会促使宝宝变得开朗、宽容、有爱心。
虽然内向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但同时社交也是人的天性。只要孩子尝到社交带来的乐趣,他就可以慢慢尝试去打开社交圈,和更多不一样的人交往。
内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稳定的关系,他们的朋友圈也许不大,友谊却总是很稳定。
要让孩子变得开朗,父母还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感受外部世界的活力与激情。很多家庭都不自觉地会让孩子局限在一个窄小的生活圈里,有的是家,有的是自己所在的小区,除此之外,孩子就接触不到更广阔的空间,自然也会更加怕生。
多接近大自然,如去公园、动物园,或者郊游、旅行等等。也可以多到公共场所,尤其是孩子多的地方,比如博物馆、科技馆等等。一些儿童公益活动,也是让孩子接近同龄人、建立社交的好途径。
对于陌生的东西,连大人都会需要在观察后,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更何况是孩子呢?为人父母要明白,孩子年龄尚小,这个世界对他们巨大而陌生,需要时间才能去适应和了解。
想帮孩子改变,那就先不要强迫他改变——接纳客观事实,肯定孩子的优势,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