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山 火山爆发是地热或内能释放的强列显示。当地球内部的地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灼热的岩浆就会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火山喷出的物质一般有气体、熔岩和固体喷发物。火山喷发物从火山口喷出,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圆锥形的山,叫做火山锥。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三类:
➤一是在人类历史时期还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叫做活火山,如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山;
➤二是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叫做死火山,如大同附近的死火山群;
➤三是长期熄灭的死火山,有时又突然喷发,这叫做休眠火山,如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地震
地震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地震按其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这类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
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由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首先到达地面的地震波是纵波,这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又变成前后、左右摇晃。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左右。
一般地说,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某一地区地面所受的影响和破坏强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的大小同震级、距震中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在同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同时,烈度大小也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
3.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大致一致,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等板块交界的地带,这里是世界上地震比较频繁的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约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7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是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