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
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 1 为地月系示意图,图 2 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
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 1~2 题。
(2)判读要点
①抓住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②抓住四种作用力: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
结成岩)、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
③抓住箭头的指向和数量: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
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 2~4℃);偏低值大致由
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 4℃以上。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
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 1~2 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
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
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
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29.【参考答案】
(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设置疑问的导入方法。在课堂伊始通过提问“这些山脉的
形成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致的呢?”这两个问题连续设问导入课堂。
通过设疑导入法,连续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山脉形成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学习
目标进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该教师在本节课体现的提问的功能有:
①检测功能。该教师在课程的前半部分通过设计提问“什么叫褶皱、断层呢?”“什
么是背斜、向斜呢?”等问题检测学生对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概念的把握情况为学习
后续的知识打下基础。
②引导功能。该教师在课程的导入部分以及课程的进程中使用的了大量的提问引导
学生思维。例如“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
岭,这是怎么回事呢?”设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于地形倒置现象原因的探究。在教师
问题的引导下,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大脑对所
学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顺利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30.【参考答案】
(1)刘老师在此教学片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法。探究法在教学中的优势主
要有:
①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
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
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2)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结合适当的情境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探究欲望。如刘老师在白板上投影出长江、黄河水系图,为学生后续思考提供了好的
素材。
②提出假设。该步骤主要由学生围绕情境和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材料中学生在刘
老师提出的“如果让你从常见调水到黄河,你会如何做”这一问题引导下,给出了自己
不同的思考,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思维和想象力。
③验证假设。学生结合自身提出的假设,进行资料的收集、汇总、整合,经过分析、
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过程,对假设进行验证,以此支撑个人或小组的观点。
④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将得以验证的观点进行分享,通过师生评价、同学互
评等方式,对大家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与教学相关的重难点知识。
⑤迁移运用。利用上一步骤中总结出的知识或思维模型解决新的情境问题,以此达
到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31.【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说出区位的定义,举例说明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②通过对现实事物的分析,了解区位的概念及区位的变化发展,提高分析地理问题
的能力。
③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及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我国每个地方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色产业形成?又和什么有关?今天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②新课讲授
a.区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什么叫做区位?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材料
【教师总结】生产活动的地点。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b.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存在差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分小组讨论,不同产业活动(农
业、工业、矿业、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什么?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表达。
【教师总结补充】农业活动离不开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矿业的
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还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受自然条件制
约较少,主要受到市场、原料、劳动力、能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商业和服务业的
区位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师生共同总结】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不同,产业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区位条
件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身边的案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探
究问题的能力。
③巩固提高
【问题】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分析,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④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作业:分析自己家乡特色产业崛起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搜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