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聋哑的孩子会说话是每个有聋哑儿的家长特别关心的事。
语言是从听到别说话,模仿学习获得的。科学调查说明,聋哑人中全聋者是少数,聋儿有半数以上有残余听力,能听到一些声音。只要根据聋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就能使多数聋哑人成为“聋而不哑”的有用人才。关键要强调一个“教”字,使用科学的教育训练方法。在提倡使用扩声放大(助听器)的同时,并用视觉、触觉和体觉等多感觉途径发展听觉语言功能。国外把这门新兴的听觉语言矫治科学叫语言听力康复医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我国现在也已开始,展望未来将会有所发展。
5岁前是学习语言最活跃阶段。小儿耳聋,越早用助听器越好,最早可从半岁开始。戴上助听器不仅可以听到别人的声音,学习语言,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有利于纠正发音和掌握语言。在科技教育发达的国家,有专门收治聋儿的托儿班,班内设有高效能高传真集体助听器,由聋人教师、语言矫正专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共同对聋儿进行听觉和语言训练。经过3—5年的训练,部分聋儿可进普通小学,有的进半聋人学校,全聋的进聋校接受唇读等特殊训练。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家长是的训练者。每天要用一定时间,面对面地、大声地、清晰地、慢慢地教孩子说话,包括单词、日用语、看图识字、讲故事等,使其从小就会看口形学说话(也叫唇读),不要用手势示意。一般母音字比较响亮,聋儿容易听到,所以教话时应从母音字教起。有些发音不准,可令孩子用手触家长面颊、口唇、口底或颈前,使其体会家长发音时这些部位肌肉的运动,帮助其正确发音。耳聋儿童已学会说话的,要戴助听器进行防哑教育,并且进行听觉和语言训练,鼓励其说话。教他看图识字,练习发音,讲小故事等,尽量保留其语言能力。
聋儿学龄前如接受了良好的听觉和语言训练,可进入普通小学,学习成绩并不低于正常的儿童。学龄前儿童应尽早查明听力情况,按听力情况分班,并适时按智力、听力及语言的发展情况调班次,以便提高口语会话能力。一般中度耳聋者(听力下降40~50分贝)要坐在教室有利的位置,以便看教师和同学们的口形,要配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矫正。经验证明,3岁以下进行训练,能最快地取得成功;6岁以前开始,只要方法对头,坚持到底,多数能获得好效果。如果尽早让耳聋的孩子与健听的孩子共同游戏,共同生活,可使语言对话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进步,最终可进入普通小学、中学、大学读书。12岁以后再训练则较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