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同学,在考研结束后估算写作分数时发出灵魂的拷问:“是我的句式结构还不够炸翻全场么?”,或者“我精挑细选的单词,怎么没有让老师产生灵魂的共鸣”。
为什么我的写作分数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五档? 各位小伙伴,可能你的词句已经足够抓住老师的眼球啦,但是词句之下的文章逻辑却着实一言难尽……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嘛,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给词句注入抓分的逻辑,以来致胜考场。
一、句子逻辑
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实际上都是我们向阅卷老师传达自己对于话题理解的一次机会,当然也是阅卷老师了解我们逻辑的唯一机会,所以各位小伙伴,你真的有把所有的心思都展示给阅卷老师了吗?还是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给老师们留了太多需要探索的任务呢?
比如,我们在大家的文章中,时常会见到如下这种类型的表达:“It is si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rings benefits to us in many aspects tha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t will enable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embrace more promising prospects.”
句子表达的含义为“正是因为环境保护在很多方面都对我们有好处,因此不可否认它会使得国家经济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乍看之下好像有理有据,仔细想来却发现这里前后两句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对我们有好处”会导致“对经济发展有利”呢?这个看似结构漂亮的句子,实则没有给出合理的逻辑。
要想让自己精心构造的句子一击即中阅卷老师的心,我们不妨把脑中的逻辑完全剖析清楚并展示出来。比如,以刚刚的句子为例,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保护带给我们的“好处”中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部分直接体现出来:“It is si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guarantee the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and energy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a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t will enable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embrace more promising prospects.” 同样的句式结构,多花一点逻辑小心思,分数自然立见高下。
二、文章逻辑
除了每个句子的逻辑需要得到最大保障之外,文章整体的逻辑对于最终的得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在2012年英语一小作文中,题目要求我们写信给外国留学生,就在本地大学的校园生活提一些建议。许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都给出了如下的建议:“It is recommended that all the exchange students make friends on campus, which benefits them a lot.” 首先句中出现的书信类文章中的“大忌”:以第三人称称呼收信方。书信作为发件人与收件人之间进行点对点交流的工具,称呼对方时都应当用到第二人称“you”才合理。
其次,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句在逻辑上难以言表的致命,我们不妨将自己的身份带入到收信方,我们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国家,当地同学们好心地提醒我们“你要在学校交朋友”,这难不成是在担心我们内向自闭……所以,考虑到文章本身背景的特殊性,我们的建议应当更多的体现出对收件人主体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文章逻辑符合正常交流的需求,同时又能增加内容的具体性。
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KK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在动手遣词造句之前,不妨先将文章的中文框架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先从中文的角度判断一下文章整体以及每个句子的逻辑是否合理。将打磨之后的灵魂注入华丽的词句外壳,这样才能使文章好得“表里如一”,那么得高分也就顺理成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