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注意力不集中已经不是个别孩子出现的问题,而是教育大环境的普遍现象。
听起来似乎在危言耸听,但实际上中国社会心理学协会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中,42%的孩子上课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60%的孩子不能坚持听课30分钟以上;20%的孩子上课经常走神。
家长是否疑惑过,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自觉不需要大人督促,而我家孩子做作业都得大人在一旁看着,一不注意就开始发呆走神,没写一会就喊困喊累的。不少父母因监督孩子写作业气得头疼胸闷,直言宁愿去上班都不想在家与孩子斗智斗勇。
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注意力不集中?
1、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
中国儿童中心抽样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中国儿童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位列其校外时间分配的前三名。在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平均为96.27分钟。
现在我们的生活几乎已经无法脱离电子产品,甚至出现了“网瘾低龄化”。手机游戏和电视动画上色彩鲜艳且快速动态的画面,会对孩子的视觉带来很大的刺激,从而导致在看相对静态的书本、黑板时反应比较吃力,很难保持稳定的注意,更容易情绪不稳定。
2、独生子女变多,家长过度关心
现代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年轻父母抚养一个孩子。大人们所有精力和关怀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然而生活中这种过度关心,其实会阻碍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当孩子独自专心做一件事时,大人总是忍不住过去问问,看他做得怎么样;孩子在一旁认真研究玩具,非要主动过去教一下,生怕他找不到技巧;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习惯性的嘘寒问暖......很多时候,孩子的专注就这样在无意之中被破坏了。
3、学业压力重,精力跟不上
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不少家长喊着培养孩子的噱头进行“提前教育”,结果是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凌晨,周末休息时间被剥夺,参加各种培训班,晚上睡眠时间不足,白天上课不认真,学习效率低,反倒弄巧成拙。
近期,国家正对教育培训行业进行全面整顿,此政策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太大,不仅会导致缺乏童年幸福感,在这样的硬性培养下,孩子的注意力、学习力、性格等方面也很难良性发展。
4、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很多家长费尽心思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却忽视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言传身教。
告诉孩子看多了电视会视力下降,熬夜对身体不好,自己却常常熬夜追剧;教育孩子要有探索精神、坚持不懈,自己遇事却半途而废,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必然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影响。
5、感觉统合失调
CCTV-13新闻频道曾对”许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注意力”一事做过专题报道,结果检测出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感统失调。
为什么感统会阻碍孩子的注意力?
在儿童的各种认知活动中,注意力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先注意到事物,才能集中精力感知并思考,而人无时不刻的行为、思考都建立在感觉统合的基础上。
百度百科将感觉统合定义为“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简单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取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处理、整合,从而做出适应环境的反应能力。因此,可以说感统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感觉统合主要分为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和听觉。其中,前庭相当于人体的信息处理器,一旦孩子的前庭存在失调,身体可能会接收或传达错误的信息,从而可能出现难以掌握学习技巧、阅读看漏字错行、难以辨识图形等表现。同时,前庭也掌握着身体平衡能力,孩子手眼、手脑不协调等问题也常是因此。
本体觉发育不足的孩子,可能存在颈背部肌肉张力不足,久坐容易感到疲惫,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好动不安,很难坚持长时间集中注意。这些仅仅是对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
正是由于家长对感统知识欠缺,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最佳改善注意力的时期。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改善,但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这只是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
说了这么多,最后给各位家长一些建议:
适当培养孩子户外活动、阅读、运动等爱好,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时间,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希望家长也能做到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