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诞生时间应在( )前期。
A.顺治\t\t\t\t\t\t\t\t\t\tB.康熙
C.雍正\t\t\t\t\t\t\t\t\t\tD.乾隆
【答案】D
2.《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 )。
A.《红楼梦考证》\t\t\t\t\t\t\t\tB.《小仓山房文集》
C.《随园诗话》\t\t\t\t\t\t\t\tD.《红楼梦辨》
【答案】C
3.甲戌的( )评语中,有一条批语明确地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A.畸笏叟\t\t\t\t\t\t\t\t\t\tB.姚燮
C.脂砚斋\t\t\t\t\t\t\t\t\t\tD.梅溪
【答案】C
4.《石头记》【名词解释】
【答案】这是作者运用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特点为小说设计的异名,并不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反而强调某些“荒唐言”以及若干次要内容及一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出于掩盖社会内容的需要。
5. 脂评本【名词解释】
【答案】
(1)脂评本都是抄本。
(2)脂评本只有八十回。
(3)脂评本的底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脂评本附有大量的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6. 简述《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
【答案】
(1)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沉浮的故事作为前奏,概括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介绍方法。
(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4)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虚构方法。
7. 简述刘姥姥这一人物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
(1)刘姥姥既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一进荣国府是小说的开端,再现贾府昔日辉煌。
(2)惟其是一个与荣府略有瓜葛而又没有往来的局外人,所以观察更为冷静、客观、真实不带主观感情。
(3)惟其是个乡下富有阅历的老妇人,故观察更为细致,评判更加标准。
(4)其朴实善良的性格,则不仅仅可以充当贾府由盛而衰的见证人,而且在贾府事败之后,能够知恩图报,从而与势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8. 简述元春哭泣描写的意义。
【答案】
(1)袒露了元春丰富的感情世界。元春看上去身着黄袍,不苟言笑,其实是一个感情丰沛的女性。一旦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感情的潮水便放纵奔流。这表现出人情美和人性美。
(2)表现了元春对自由生活、天伦之乐的向往。她幽居深宫,行动受到限制,感情受到桎梏,长期与家人不通音问,故静极思动,渴望精神自由,更希望能与家人团聚。
(3)包含了对于封建皇权的批判。她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说明富贵荣华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填补其精神上的空虚,所以她长吁短叹,有流不完的泪水。
(4)表现了曹雪芹的人性观、妇女观,以及对薄命女儿的同情。从作者构思看,元春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青年女子,她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并不在黛玉、薛宝钗之下,她也是封建制度与礼教的牺牲品,是貌似喜剧的悲剧角色。
9. 曹雪芹是如何通过《红楼梦》里的悲剧世界表现客观存在的悲观世界。
【答案】
(1)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了的“真”和“假”重新颠倒过来。比如书说至高无上的当朝天子“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而元妃省亲时却在合家垂泪的“天伦之乐”中说出一番悲悲切切的言辞:“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到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
(2)打破“团圆主义”,指出《红楼梦》的结局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在作品中强调,“凡鸟偏从末世来”“生于末世运偏消”“树倒猢狲散”等等,严格地从本质上、发展趋势上规范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为《红楼梦》里的众多人物布下了无法挣脱的悲剧氛围。
(3)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表现悲剧人物的死亡。曹雪芹的悲剧构思并不完全着眼于死亡,他要努力表现的是那些生活在末世的“病人”们的难言之苦,那种长期被“时代病”所折磨的不死不活的痛苦呻吟,而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曹雪芹总是运足笔力将它写深写透。他笔下悲剧人物的死亡带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10. 宝玉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局限。
【答案】
(1)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其核心是情,讲感情。话本小说讲情,更多的是男女之情,而意淫带有叛逆之情。他过分重视男女之情,整天在女孩子中厮混,这不正常。
(2)泛爱。对女性普遍地怜爱,对林黛玉、薛宝钗都爱,黛玉死后爱宝钗。对袭人有恨的一面,可又是初试云雨情的对家。
(3)移情。喜欢林黛玉,黛玉去世后和宝钗过起了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喜欢晴雯,晴雯去世后转而喜欢与之相像的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