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
【答案】(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2.简述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答案】(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会使学生切实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会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一系列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举措;
(4)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学生的数感,加深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3.简述小学数学为何要设置综合与实践?
【答案】(1)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2)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3)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综合与实践。
4.简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答案】(1)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2)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3)小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4)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5.简述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
【答案】(1)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对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
(3)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发现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不足;
(4)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
(5)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简述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
【答案】(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定势作用;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7.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涵义及其特殊性。
【答案】(1)涵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2)特殊性指: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交往实践统一的过程。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②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
③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也有其特殊性:
①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
②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
③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8.试论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答案】(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便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和创设应用情境。
(2)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信息技术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
(3)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能否被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信息技术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9.试论述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征。
【答案】(1)内容选择的多样性
①教材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②教材内容体现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③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呈现方式的灵活性
①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
②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
③插图、文字与图表等新颖活泼。
(3)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10.论述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案】(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其树立并逐步强化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学习成果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回顾与反思;
(2)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同时,鼓励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
(3)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精神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