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字的笔画的变化调和,笔画是构成单个字的横竖撇捺点这些最基本的元素。读书那会儿,练习写字,老师会说某个字的某一笔写得好,就是这个意思。不同书体之间,笔画的特征不同,如篆书和楷书笔画规整匀整,而行书草书的笔画则富于变化。比如“王”字,有三条横画,这三条横
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且必须有所变化,相辅、相照、相应的自然调和。董其昌认为,可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这里董其昌所论的“缩”,即笔势收缩而不伸展、
不出峰,含有“短”的意思;“王”字的“横画”就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呆眼,缺灵动,也就无神韵可言。
二.看作品里字的间架结构,就是字的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等,不同结构的字结字方法也不近相同,但要做到结构合理。好的书法作品字的结构都能经得起推敲,远观近看都赏心悦目。
三.看作品的通篇章法和布局,包括通篇作品的行气节奏、气势融合、空间布白的调和,通俗说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变化、行距、留白等。好的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字字间、行列间气势融合贯通,墨断而势连,笔短而意合。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宜,予人以无尽的联想和叹为观止的神韵感染力。当然,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在通篇书法作品鉴赏范围内,要着眼注意是否用得恰到好处,好则便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则画蛇添足,倒损了整幅作品布局。
四.看创作书法作品的时代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了解当时的人间世事,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如唐代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大唐和平环境下写成的,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其楷书中的代表作。《祭侄文稿》则是在大唐朝廷岌岌可危,侄儿在战乱中不幸身亡之中写成的,悲愤之情溢于纸上,通篇笔画浓淡、疏密得宜、大小不一,加上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其行书中的代表作。鉴于此,我们万不可以现代的眼光去评赏,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人物当时创作作品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鉴和赏读,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是欣赏书法必须要有实践基础。学习书法应学会欣赏书法,黄庭坚说过一句话,“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赵孟頫也说过一句话,“学书在玩味古人发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也就是说,对书法之欣赏,要与临帖学书的实践结合起来,欣赏可以激发练书法的兴趣,又可推动自己书法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欣赏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五.是看其书法的艺术风格。书法作品的创作,有其特有的气韵和风采,展现书者的人品及其艺术的特点。此特点与其师承、家学、名家影响有关系外,还与其个性、气质、胆识、修养、审美观等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在欣赏书法的同时,看其作品有无前人的基础,有无方劲坚挺,有无卓越多姿,有无拙补浑厚,有无法度森严,有无奇葩风格。
六.是看章法之美。章法又叫分间布白。看其章法是否整齐匀称,看其章法大小是否疏密,是否错落有致,是否线条流畅,是否前后照应生动,是否上下呼应,是否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是否笔力气势如虹,是否墨韵枯淡美观,是否首尾相应,是否笔意顾盼,是否平衡统一,是否偃仰起伏,自然天成。
七.是看意境。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书者的意境。以笔墨技巧,述说生活和自然界的观察、思考、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意趣、情操。赋予书法之灵气和艺术新生命。流出作者喜怒、悲伤、怨恨、酣醉等等,于书法发泄之。
八.是看力感。这是作者笔下功夫长期练习积累的结果,也是笔墨技巧成熟的体现。表现出阳刚阴柔、笔力遒劲,否则笔力无力,韵律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