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鸽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鸟类,下列叙述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不相符的是( )。
A.心跳频率快
B.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D.体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2.近年来,报道中多次出现了“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该菌引发的感染率急剧上升。这种状况的产生是由于( )。
A.“超级细菌”变成了病毒
B.抗生素引发了人体的过敏反应
C.滥用抗生素
D.抗生素的生产质量下降
3.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视网膜、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神经
4.当身体某处受伤后,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发炎,生理机制是( )。
A.血小板在伤口处凝集成团
B.红细胞在伤口处比较多
C.白细胞在血管里吞噬入侵的细菌
D.有些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部位吞噬病菌
5.下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要获得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先培养出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相关实验,明确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等的实验。
27.【答案】(1)标志重捕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雌性 >
(3)3-4月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解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1)由于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野兔数量的调查。
(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1月)性别比例较小,不利于野兔种雌性个体的生存。
(3)分析曲线图显示,3-4月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间是3-4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
(1)本实验不可能成功,因为第2步和第3步顺序颠倒了。
应该将实验程序中2、3步颠倒顺序,可以观察到现象:试管1: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2:无气泡产生;试管3:无气泡产生。
本实验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2)生物学探究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归纳、建立模型、模拟制作等。
29.【参考答案】
该材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
②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及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③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④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⑤分析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并初步构想局部内容的教学思路及其知识框架
(2)①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
②把握教材
《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倨,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呈现形式上丰富多彩力,体现了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设计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容。
③拓展教材
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时教材内容需要其他东西为它增添色彩。因此拓展教材就非常重要了,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的选择拓展教材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所以一节课中能更好的集中精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0.【参考答案】
(1)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过程
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精子是在哪里形成的?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分裂发生在什么时期呢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②精子形成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对曲细精管有直观的认识和感知
精原细胞是通过那种方式产生的?如何判断?
请学生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动画,思考
(1)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时期。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教师强调: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接着展示染色体交叉互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经过交换后,两姐妹染色单体有何不同?
观察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并思考:减数的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教师进行强调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