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搞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搞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吧?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1)模板工程。框架柱、梁、板的模板采用8=12ram厚的竹胶合压缩板,钢架管支撑。柱模就位前,先将柱底基层清理干净,弹线并用砂浆找平。接缝处理在模板接缝加垫密封条;楼板大块模板之间的拼缝均需加岩棉密封条处理严密,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梁板、框架柱的模板加同采用架管,横向、纵向、竖向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操作,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平整度,从而确保了砼的外观质量。
2)钢筋工程。钢筋的采购及复试按规范定进行,保证了钢筋的内在的质量。基础钢筋、梁、柱受力钢筋及其他钢筋直径≥16mm纵向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对连接接头要按规定分批取样试验,确保质量。钢筋绑扎进行定位、弹线,按图纸的钢筋规格位置进行摆放,确保完全正确后再进行绑扎,特别是本工程在楼板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了通长马凳筋,使板的负筋绑扎均匀、顺直,而在砼浇注时不易被踩踏。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隐敝验收一次通过,合格率达到了100%。
3)混凝土工程。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主要注意几个关键部位的处理:
A、柱顶砂浆层:柱混凝土浇筑震捣后,有较厚一层砂浆,为防止收缩确保强度,该部位要适量掺加干石子,进行二次振捣。B、楼板混凝土震捣完毕终凝之前要用木抹搓压密实平整,并用塑料布覆盖,适时浇水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和失水,影响混凝土质量。C、柱根新旧混凝土联结处:支模前要凿毛,去掉浆皮,用水冲净,当浇筑混凝土时,首先加入5~l0cm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以利新旧混凝土联结,避免因钢筋粘砂浆而出现蜂窝麻面。D、设专人看护钢筋确保位置正确,并预留构造柱插筋。在模板安装、混凝土振捣、养护等工序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平整度满足规范的要求,合格率100%。
4)砌筑工程。工程±0.000以下采用Mul0实心矸石砖;±0.000以上为空心矸石砖。外墙250mm厚,内墙200mm厚。砌筑之前编制砌筑作业指导书,对各工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并进行技术交底,操作
工人完全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保证了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墙面平整、垂直。在分项工程验收时合格率达100%。
2如何高效的提高工程技术管理
1、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不断的去补充完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同时也可以给到客户对质量要求的保证。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制定出一系列相应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整个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而整个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后,工程自身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的保障。
2、开展工作前做好图纸的会审。
要清楚的理解设计图纸每个环节的意思,明白工程项目中重点部分,其质量也是整个工程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清楚理解设计单位所阐述的其设计含义,还有在施工时提出的要求。如若施工时发现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必须要及时的与设计单位协商,并能在最大限度不损害建筑产品的功能能够保证工程自身质量为前提的条件下,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将整个企业的损失率降到最低。
3、定时去进行技术交流。
在工程技术管理上的交流对于整个企业工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尤为关键。像技术与施工人员对于工程设计图的理解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工程人员对于工程上的技术管理和一些专业意见。诸如此类必须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定时的进行技术上的交流。这样才可以让工程所有的项目按照合同上的要求优质优量的完成。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在市场上给自己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4、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技术管理自始至终都要贯彻。
工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建设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淘汰必须积极的引进参考先进的管理思维方式,并与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地去运用实践和创新,才能在当今的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施工阶段
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
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3、 竣工后阶段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 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