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眠怎样进行心理调节
睡眠是每个人的健康需要,也是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快节奏的生活却“吞噬”着人们越来越多的睡眠时间。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失眠怎样进行心理调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放松情绪法
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即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因此患了失眠症后,放松情绪,冷静地接受现实至关重要,同时要认识到失眠时,只要能做到心身放松,即便是整夜不眠,也无大碍,高僧经常静坐(卧)不眠却能长寿就是证明。
2、紧松摇头法
仰卧床上后,先行双上肢收缩用劲,持续10秒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感觉,重复3次后,同法依次做下肢、头、面部和全身的紧张后放松训练。待彻底放松后,微闭双眼,将头部以正位向左右摇摆,摆身为5~10°摆速为1~2秒一次,一边摆一边体会整个身体越来越松散深沉,摇摆的幅度和速度也渐小,这样的自我摇摆仿佛婴儿睡在晃动的摇篮中,睡意很快就会来临。
3、松笑导眠法
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六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吸气时,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位散松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2~3次。
4、逆向导眠法
对思维杂乱无法入静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导眠法。就寝后,不是去准备入睡,而是舒坦地躺着,想一些曾经历过的愉快事件,并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杂念难以入眠时,不但不去控制杂念,反而接着“杂念”去续编故事,而故事情节应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编得越长越久远越好。这些有意的回想与“编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眠。
2 心理调节方法
1、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这样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2、把失败作为最后一次
谁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倒霉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最倒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那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
3、不强调负面结果
不 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我就是这样做才出问题的”、“就是在这里我把钱包丢了”等等。越是这样,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要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 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认真些就不会出错了”、“无论在哪儿都要把钱包装好”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更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4、调整心情
可以使用“汽车预热”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就像汽车上路前都要进行发动机预热,以保证汽车良好的行驶状态一样。当你刚吃完午餐,还未从慵懒中彻底解脱出 来时,先不必急于工作。可以先与同事们交流一下,或是先翻阅一下上午的工作日志,给自己的心情“预热”之后,再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工作状态。
3 怎样防止失眠症
倾听有节律的音乐,能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有助于睡眠。
养成平日里,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熬夜工作,加班,学习会破坏大脑的正常作息规律,导致失眠。
睡前不应接触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吸烟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镇静中枢神经
睡觉前吃一些带有芳香味食物能很好的镇静中枢神经,便可入睡。
4 失眠症如何预防
1)睡前不要有激烈的运动。
激烈的运动不但不能帮助睡眠,而且会让原本已经疲倦的肌肉更加紧张,大脑也会更清醒,反而睡不着。
2)不要乱吃安眠药。
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而是被动睡眠。因此,服药后即便整夜入睡,醒来依然会感觉疲乏。
3)睡前不要读一些情节紧张的小说,
会让大脑更兴奋,睡着后做梦浮想联翩。所以,睡前若想读书,还是轻松的散文为好。
4)不要喝酒助睡。
容易呼吸困难、睡不安稳、胃疼、口渴,醒来头重混沌。
5)每天强制睡够8小时。
其实偶尔一两次睡眠时间不够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不要唯恐时间不足而精神紧张,这样反而更睡不好,甚至导致恶性循环。